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何伯群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评论】大家崛起 何伯群

2019-11-06 15:09:27 来源:何伯群书法艺术馆作者:
A-A+

  摘要:何先生善用长毫羊毫,中锋运笔,讲求藏头护尾,回锋逸转。起笔处顺而无缺锋,转折处断而后起,收笔处用旋锋而求其圆浑,墨则浓淡自然,讲求圆厚而通畅,运笔留重,笔道圆满流便,间出枯笔,然不刻意追求迟涩,用笔奇正相生,方圆得宜,点画苍雄,古拙厚重,绝少无故出尖露锋,每笔均尽力输送,笔到、力到、气到,

林俊谈中国书画名人100家系列

大家崛起 何伯群(节选)

  何伯群先生由一位文化系统的干部转变成一位成功的书法家,即是他在艺术选择的着眼点上有过人之处。何伯群先生的“眼”放在了“传统”,“根”,“以碑入书,碑帖结合”之上。如此硬件和软件的组合,除去谙熟书法之道,还包括清以来书法对当代书坛影响的判断。

  清中晚期碑学的出现,改变了帖学唱独角戏的局面,为单调沉郁的书坛带来了清新的空气,打开了人们的视野,何先生潜心碑学多年,我曾和他交流过这个问题,对此他有许多独到见解。

  何伯群先生宗于碑,专于颜真卿、何绍基对篆隶书体、笔法的研究也是一般书法家难于比的。他以为篆隶笔意的应用是清代书家风格变迁的转折点。同时也是他书法成功的转折点。邓石如从刻印而体悟笔法。得益于秦汉碑额,瓦当砖铭,以篆法入隶,面目古朴,笔力雄强,成为清代书家开风气的重要人物。显然,何先生意识到,篆隶不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,而且本身就是楷书、行书和草书的创作根基。在何先生的创作过程中,把清人的结字、运笔之法,像笔方势圆,逆入平出等书写技巧都在沉着痛快中得到了自然的发挥。

  在我们这个时代,书法作为一门艺术,也处在各种思潮的冲击之中,归根结底还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的问题,如果要撇开继承来谈书法,那是自绝根本,何先生是讲“根”的,看看他的高见“书法艺术讲扎根传统,更讲创造。为使我们的书法艺术之”根“根深而叶茂,本固而枝荣,且能结出不同寻常的果实,我曾效仿古人”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“,积累经验,丰富学识,提高审美修养;也曾在取法晋唐,熔魏碑,汉碑于一炉的基础之上向民间书法,现代书法和建筑、音乐、舞蹈等艺术中吸取营养。在不断的追求实践中,我逐渐认识到书法形质的创造在于契合自然,以得之自然之美,它不在其”纵横有可象“,而在其能显示出强劲有力的生命意味。”(见何伯群《由“根”说开去》一文)

  眼界是由宽度、高度、深度决定,这也就是我常说的三度标准。看看一个书法家的艺术历程,对我们研习其艺术是有必要的。“步入老年的人总有许多力不从心”。“遍读百家”已经不可能,只能从中选取自己喜欢的作品重点研读。“最初到手的那本何绍基临写的颜真卿的《争座位帖》是我多年爱不释手之卷”。“笔墨当随时代”。书法美的重要特征就是时代性。而时代性则往往表现在书法家的艺术个性上。何伯群先生的书法之所以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,就是因为他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感。它既从直淳的古代书风,特别是颜真卿、何绍基、于右任、鲁迅、谢无量及舒同中吸取营养,又从传统书学中走出来,从而形成与当今盛世中华的社会审美情趣相适宜的风格。

  一个书法家的风格,也是人们便于观赏和认同的符号,不过这其中,有的艺术家有密码和专利,有的则成了公共用品,何先生是前者,他的专利是这样的,气象浑成、宽博沉雄、苍圆婉通、外紧内松、古拙奇崛,何先生于颜真卿和何绍基用功最深。同时潜心于汉隶,取其中锋运行,血脉通畅之势和转折舒缓,结构活脱之法。近几年参之于于右任、鲁迅、谢无量等名家法帖,融诸体现于一炉,形成了何家自法,终于自成面目。

  我曾多次拜观何先生挥笔,先生善用长毫羊毫,中锋运笔,讲求藏头护尾,回锋逸转。起笔处顺而无缺锋,转折处断而后起,收笔处用旋锋而求其圆浑,墨则浓淡自然,讲求圆厚而通畅,运笔留重,笔道圆满流便,间出枯笔,然不刻意追求迟涩,用笔奇正相生,方圆得宜,点画苍雄,古拙厚重,绝少无故出尖露锋,每笔均尽力输送,笔到、力到、气到,“那是相当的好看”。

  初观何伯群先生的作品,因从不追摹画字,搞流行,画XX寿字而容易被看成传统书法(平淡朴拙的风格),其实他的作品个性鲜明,风骨独特,无须几经把玩,就会让你爱不释手了。这就是艺术的魅力,不服不行的。

  “只能从中选取自己喜爱的作重点研读”。寥寥数语,道出了何先生是一位思考型的艺术家,先生善于思索,在当代艺术混沌迷离中,他是一位醒来者,因而能广采众长,厚积薄发,用宏取精。他认为,勤奋于积于法,悟者才嬗其变,静观万象于理,心悟精微于道,此乃学书之大要。古今之书艺大成者莫不如此。他在不断探索自己创作风格过程中感到,一个书法家的风格应当在继承传统吸取营养的基础上,注重与时代气息的融合,注重民间文化内涵的滋养。

  何先生这种恬静的书风,正是使笔墨间两极矛盾强烈对抗后取得新的和谐后的结果。

  何伯群先生的成功是耐人寻味的。他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,体现盛世中华的风貌,他那中锋运笔,不激不厉的艺术表现,体现了中华民族屹立于东方的民族特性。他在研究中获得了学问的自信,又在学问的自信中走向了艺术的成功。所以,在今天的全球化浪潮中,我们不应只以西方物质文明的发展观来改造中国文化,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也是同样能够影响世界。

TcxukshEd20qwf1EkA6N0NWqE8cgRKdFhMQuSr26.jpg

书法家、艺术品论家林俊(左一)与何伯群(中)以及济南的朋友在趵突泉留影

  何伯群书法作品欣赏

7xxbdpJFwpqxMzRslO2L6BKwnEOmEGSI8tC8JoS3.jpg

s4DOtXdujYhXLUhLEEmniWFd32nZ70YMlPPTfQmE.jpg

az9Bi0PKUmzXQ9zpJ1euZVZmHK0Q1ptTiGya84A2.jpg


​  何伯群,字敬夫,号梅月堂主,笔名古山月,陕西洛南人。生于1943年10月,先后就职于洛南县文化馆、图书馆,曾任洛南县文化局副局长、洛南县文化广播电视局副局长等职。

  何伯群自幼在父辈的影响下自学书画,至今已逾六十个春秋。学书从北魏、“二王”入门筑基,追寻“欧”、“颜”、“柳”、“赵”,研究“苏”、“黄”、“米”,吸取王铎、傅山、何绍基、于右任等近代大家之长,碑帖兼容,追求博大恢宏,高古劲健,婀娜多姿,老辣自然的艺术风格。

  自1987年起,何伯群先后应邀出访日本、泰国、新加坡、俄罗斯、及欧洲诸国,举办展览、进行学术交流。自1997年起,先后在陕西省美术家画廊、陕西省美术博物馆、山东烟台、山东省美术馆、济南李苦禅纪念馆、北京荣宝斋、辽宁省博物馆、台湾等地成功举办个展。其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、艺术馆及大专院校收藏。作品及文章曾发表于《书法报》、《中国书画报》、《书法导报》、《陕西日报》、《光明日报》、《人民日报》、日本《秋萩》杂志以及美国《人民中国》等报刊。出版有《何伯群书法艺术》、《何伯群书法集》、《何伯群书法新作选》、《何伯群书法精品选》、《梅月堂文集》。先后在故乡洛南县、北京宋庄、西安书院门建有“何伯群书法艺术馆”。

  何伯群书法艺术馆

  地址:西安市碑林区书院门大吉昌巷02号

  联系电话:029-87259267;13098235888;13087580598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何伯群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