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何伯群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观点】惜墨如金

2012-04-27 10:23:38 来源:艺术家提供作者:何伯群
A-A+

  黄金无价,我不贪图拥有;笔墨情深,那是我最终生的追求。我的青少年时代,是在缺吃少穿的日子里度过,要解决练字用的笔墨纸张,全靠自力更生。翻箱倒柜,旧书废报全抖了出来当纸用,毛笔头再秃仍可继续使用。为解决“少墨”的困难,别人扔掉的“碎墨块”我捡起来泡在瓶子里让其“发挥余热”;门前那孔砖瓦窑里的松烟,曾是我自制“墨汁”、“墨块”的好材料;周边山上的红土、黑土曾为我的练字做过贡献;至于以水代墨练字,那是我从老师那儿学来的妙法。

  找到工作那年我二十二岁,头一次领到工资,就赶紧去商店买回一瓶“华山牌”墨汁摆在案头,喜滋滋地观赏、小心翼翼地抚摸,总是舍不得用。练字呢,方法照旧:以红、蓝墨水兑水。只有十分必要时,才小心翼翼地倒点出来,加成倍的水进去,以淡墨来书写。

  人称水墨就像人体的血肉一样,是书法艺术的生命机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。白纸黑字,黑色白色,天地间最朴素、然而又对比强烈的这两种基本色调构成的黑白世界,让人感到纯洁和静谧,让书法艺术充满了神奇。

  古人亦常以人喻书:“书必有精神骨肉血,五者缺一不成书也”(苏轼)。“脂泽丰神气,犹佳士也”(米芾)。前人所言及的“肉”、“血”、“脂泽”等,都涉及到墨。

  在书家的笔下,墨汁与水分调和,就会变得层次丰富了起来。展纸挥毫,笔毫载墨而行,用笔灵便则墨色鲜活生动;用笔合于节奏,则墨色自有神韵。笔法、墨法互为依存,相得益彰。所谓的“墨韵”、“墨趣”,以及“墨分五色”,都是指由于水分的参与,浓黑如漆之墨,由初始色调的定数转为神奇莫测的变数。志趣不同的书法人,各以其用笔墨的“浓”、“淡”、“干”、“湿”、“焦”的变化,体现着各自的墨趣、笔下的万千气象。

  浓墨宜雄浑,淡墨宜秀巧,关系到书法风格。书史上,像苏东坡,刘墉、赵孟頫等人,多以浓墨书写,且实笔多于虚笔,丰盈多于空灵。那墨气氤氲,墨色淋漓的书法点画珠圆玉润,深厚朴茂中更显空灵。人常说的“润含春雨”,即指这种施墨方式。

  而在崇尚天真、平淡的董其昌、查士标、王文治之辈的笔下,又是另一种气象:他们善用淡墨,驾虚游刃,其恬淡洒脱的风韵,呈现的是萧散、虚静的高雅意境。

  当代的沙孟海,在用浓墨创造着自己雄强的书风,而晚年的林散之又专攻淡墨,实现着自己一生对“润含春雨”、“干裂秋风”等墨趣的追求……

  “墨法在用水,以墨为形,水为气。气行,形乃活矣”。《画谭》强调,用墨之道实乃用水之道。

  “磨墨欲熟,破水用之则活;蘸笔愈润,蹙笔用之则浊”(笪重光《书筏》)。在笪重光看来,破水用墨,蹙毫行笔,定会增添黑白二极之间浓淡、枯润的不同层次,会使光感更通明,气韵更生动,作品也就更富于笔墨情趣。如若一味求滋润,字面呆滞,过于臃肿;若一味求焦渴,强悍而霸气十足;一味求淡,又显浮薄伤神……

  总而言之,用墨过淡过燥则无生意,过浓过湿则骨肉痴滞,妙在枯而不槁,浓而不板,淡而不薄,苍而弥秀,则清莹秀色,自能悦人眼目。

  长期以来,人们一直都将而用墨“得趣”与否,看作是衡量书家水平的“试金石”。能于一个字、一根线条中表现出“浓”、“枯”之别;于一行、乃至正幅作品中体现出既“淡能沉厚,浓不板滞,干不枯槁,湿不浸漶”,又得“浓中之淡”、“淡中之浓”、“带燥方润”、“将浓遂枯”之墨趣境界者,方为书坛高手也。而所谓“墨不旁出”的功夫,又是不可以强求,亦不可以强学的。是“非积数十年之功,不能臻此妙境”的。

  事实上,墨的燥与润,浓与枯的变化还与行笔的速度息息相关。行笔速度相对慢时,笔在纸上有瞬间的停顿,墨流多,故点画能浓,反之则枯。饱蘸墨之笔,渗化快,笔速须快;渴墨之笔,渗化慢,笔速则须慢。如若该快而慢,必成“墨猪”;该慢而快,必显浮滑。

  惜墨、研墨的经历,使我逐步认识到,研究古人墨法,必须懂得其妙处,再以心灵去通会之。我在汲取清书家蒋骥的“如槁之点水,使墨从笔尖入,则笔酣而墨饱。挥写之下,使墨从笔尖出”的用墨经验的基础之上,还特别注意:倒墨入砚,滴入等量清水搅动,令水墨充分融合。操笔的顺序则是:先将干笔于水中浸透挤干后,笔尖点水、濡墨、挥洒。如此这般,笔锋是浓,笔腹是淡,行笔起顿,笔下的点画自然具有浓淡不同的韵趣。

  此外,我对每次书写所用的墨量,也会斟酌在胸,等书写完毕,笔干砚净。即使不够,也只是差一两个字少墨的问题,那也不难,用笔尖蘸点儿水继续,直到结束。而且,更淡一点的墨趣更显轻盈而空灵,给人以身心怡然之感。

  墨中虽有千般苦,墨中亦有万种情。“惜墨如金”的我,在与墨多年交流、对话、沟通的同时,墨已经融入了我的血液,“惜墨”之情甚至超过了一切。每当我手握饱蘸淡墨之笔,在宣纸上涩行,起头几个字的水晕墨影显现出的是勃勃生机,虽然淡在外表,力却含于其中。至于渴墨之笔于纸面上如砥如砺继续前行之时,点画中的渴笔、飞白接踵而至,它们显现出的苍茫、恢弘、崔嵬之气象更值得玩味。而今,我亦尝试使用如那种“湛湛如小儿目睛”般的墨色书写,并在不断的追求中体验着成败得失、奋进中的喜悦和忧伤。

  在书法人眼里,“墨”像中国人的黄皮肤一样,早已成为书法艺术的本色。“守墨”,是爱好这一艺术者的义务和责任。同时,我们更应该感谢老祖宗在创造中华文明的同时,创造了笔、墨、宣纸,研究、总结出处理它们之间矛盾的规律,为后人提供了表现自然、体察万物、抒发情感的绝妙的书法艺术,后人才有条件陶冶其中。我也感谢往日的苦难赋予我的精神财富,让我在有缘与笔墨终生为侣的同时,自乐今生。惜墨如金,不只是我的过去,它还是我以后永恒的追求。

(原载《中国书画报》2005年10月10日第二版,本期刊登有修改。)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何伯群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